聲明:以下是個人觀點,實際情況還是因人而異(尤其真的還是取決於教授指導方式)
博士念完其實有很多感觸
所以想要來分享一下我對博士的看法 (以及分享在念博士一路上遇到的人)
希望對還在猶豫要不要讀博班的你有所幫助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處在前幾志願的學校裡 感受到的壓力特別大
從本來覺得自己頭腦算還不錯 到對自己越來越沒有自信
可能不管到哪裡 就算知道不用跟著別人的步伐 但還是很容易陷入跟別人比較的旋窩裡
大學比拼成績 研究所比看誰發的期刊論文多 誰的文章引用數多
一路上 以我自己的觀察
我發現那些很厲害的人 往往都具有類似的特質(當然永遠都還是有例外)
所以我想來分享一下博士生的生活以及在讀博士時遇到的人
希望讓你能對博士生有更多的了解
目錄
博士班的生活
差別只是課修得比較少堂 然後一部分的時間需要分去做研究
不過研究所的課我覺得難度高蠻多的 作業要花更長的時間寫 project也更需要花心思做
每個禮拜都有作業 然後一份作業都至少要花20小時以上完成
不過當然如果你概念都懂都會可能可以花更短的時間
但至少我是需要找同學或助教討論才有辦法真的寫完作業
(我研究所修的課八成都蠻花時間的,除非你特意去挑比較輕鬆的課)
在修課期間,我的研究進度其實前進的蠻緩慢的
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摸索以及大量閱讀已發表的期刊文章
讀研的好處是你會有你自己的座位 所以不用去圖書館佔位
基本上不是在上課就是在你的座位上做研究或是寫作業
偶爾可能會有實驗室開會 或跟教授1-1 meeting
系上也有很多Seminar可以去聽 去認識人
(我覺得這個彈性真的是當博士生最棒的一點)
研究所裡那些厲害的人
想要講這方面其實只是想要分享那些我覺得很厲害的人的特質
算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你是不是適合念博班
我覺得每個人就算知道不需要跟別人比較 還是會在無意之中跟其他同輩的人比較
在博班,最常的就是去看其他人(尤其是同領域的人)什麼時候發表期刊文章
然後再看看自己 是不是在差不多時間有發表了 或是快要發表了
(真的只能跟同領域比 不同領域另當別論,畢竟像做硬體的做實驗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論文通常隔幾年才會發表一篇,但相對於做軟體相關類的,快則可能一個月就可以有新理論去發表,慢則也有可能幾年)
沒有的話就很容易陷入 我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好 哪裡不夠認真 是不是我比較笨
就連我去問我教授我的進度是不是合乎我現在的年級(有沒有在準時畢業之路上)
他直接回答我說我可以去觀察其他同屆的學生參考 去比較看看就知道自己落點在哪裡
在我觀察下來,那些厲害人(我這裡厲害的定義很主觀,但主要是想指那些博一博二就在有名的conference或journal發表第一作者文章、或是在博三博四就有500以上citations)的特質通常都包括
對研究項目很有興趣
他們對自己的研究主題很有興趣,隨時都會更新最新期刊文章、跟在科技最前端
像我有一個學長對研究很有熱忱,每天(包括假日)待辦公室從早八待到晚上十點也樂此不疲(除了認真,他說他真的就是很有興趣想要發掘新東西、覺得時間不夠用)
另外,因為對研究有興趣、有目標,相對的很知道自己想要朝什麼方向走(或是對什麼有興趣)
他們一個項目做完馬上會自己想到另個想要探討研究問題
在這邊順便簡單說明一下
依據教授資金來源 你可能可以自己選研究題目(在特定領域內)或是你必須做投資者想要做的項目
有些人除了做資金來源的項目,也會自己找另外時間做自己有興趣的項目
這一樣也是只要教授不反對 都可以 (博班真的就是教授最大)
從很早(高中)就開始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
這一方面其實有點承接上一個項目
有可能是早期受教師或家庭影響 很早就知道對什麼有興趣
從高中甚是是國小就開始培養 像是高中就接觸寫程式 參與寫論文 等等
我對這個特別有感的是因為 我博班的時候換領域
很多東西都是從0開始學習 相較於一些很早就開始接觸的人
真的會感受到特大的差異 (所謂的輸在起跑點)
當然這些靠之後努力都是可以彌補的
但相對來說真得更辛苦 壓力更大
(再加上,懂得越多,會越知道現在研究哪裡有缺陷、哪裡值得深究,會少做很多白工)
有機會就會去跟同領域的人社交
社交感覺在任何人生階段都很重要
在博士會非常有感的是 認識人 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卡關的時候有人可以討論、交流,不會的時候也知道可以去哪裡找人請教
更可以互相更新該領域的最新研究 或是直接一起做研究
在博士時期我記得我在學一個新的軟體
網上的資源特別的少 自己做了很多研究 花了三個月搞不定
後來找到一個朋友的朋友懂那個軟體 一個週末就搞定
所以切記 遇到困難時真的需要適時地去求救
(因此社交很重要 你找一個不認識的人問 他可能也會懶得理你)
這三點是我自己覺得特別重要的,這裡我就不寫聰明、認真、自律那些特質了
在研究所還是有那些所謂的天才 我遇過一年發十篇conference paper
而且是在有名的conference 不是那些隨隨便便 為了發而發的
真的是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要比是比不完的
最重要的是你真的要對你的研究有興趣 不然會很痛苦的
(沒興趣也可以畢的了業,但過程會煎熬許多)
沒有人告訴你的事
(這會隨著實驗室而異,這裡敘述的只是我自己的經歷)
我的教授是採取 自己尋找研究問題 自己做研究 有問題他可以給你一些方向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跟教授見面 他就問我 你想做什麼題目?
(我們教授的資金來源很彈性 只要做領域相關的都可以 所以題目要自己發掘)
這沒有好不好 但我自己覺得非常沒有方向感
博班的前幾年我對自己的研究非常迷茫
每次看到其他人好有動力、準備發論文 都會覺得我到底在幹嘛
有些人有學長姐或博後帶 又或者有些人有很多同屆可以一起努力 但一直以來我覺得我都是一個人
(我進我們實驗室的時候 比較有年資的學長姊都畢業了)
再加上可能我們的實驗室比較小 同屆的博士生的研究題目都不太一樣
比較難一起合作 所以很常變成一人研究
怎麼寫論文
論文的架構其實上網查一查都找的到
主要就是 Introduction, Background, Method, Result,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但是沒有人告訴你 研究做到什麼程度可以去投稿
那可以投稿之後 內容怎麼寫也是幾乎全靠自己
以英文不是第一語言的我來說(就算我覺得我英文程度已經蠻好的) 還是蠻有難度的
method跟result因為跟自己研究相關相對好寫
但是前面intro跟background要寫得好我覺得還蠻有難度的
而且加上 我的教授完全不看我的論文 真的是完全不看
跟他講的時候 他會說你報告給我聽 我給你意見
所以我需要自己另外找人 幫我確定整個文章脈絡 還有文法
然後論文就發出去了
所以說 現在就算是已發表的論文 品質很參差不齊(文法跟內容方面都是)
因為reviewer也只是看研究(而且reviewer品質也很不依 看你文章的人不一定會是做同領域的東西)
但這細節等之後再來講了
我覺得這部份很重要是因為
我後來有遇過另一個合作教授 可能是因為他比較年輕的關係
他很願意細讀文章並給你建議(各種文法、排版、圖片) 還會推薦我一些值得寫進文章的reference
有人給專業建議真的很有差 讓整個文章變得更完整更易讀
畢竟你自己因為是自己的研究 已經很清楚了 可能會以為某些部分大家都知道而沒有涵蓋
這時候旁人就可以幫忙指出來
導致我後來很喜歡跟這個教授合作 讓我寫文章的品質變好
所以一定要想辦法找到跟你同專業 可以願意幫你在發表前修改論文的人
(最好要比較資深的博後、教授)
像我們教授真的就是走一個隨性風 你想投那就投哪 偶爾丟出幾個建議
但是細節都是要自己去研究 論文寫作的規定 投哪裡 怎麼寫Cover letter
不過相對其他點我覺得這方面比較沒有那麼重要 因為大多網上都有資訊
在哪裡投稿可以看學長姊都投哪裡當參考
(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研究很偏應用性 所以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投 會容易覺得不知道投哪裡比較好)
這一點我其實不知道其他實驗室是怎麼安排的
至少我們實驗室 我發現 你想要跟別人合作研究 大多是要自己去談去社交
(當然有時候會涉及到研究經費問題 但細節我這邊就不做討論了)
不然會變成大多還是你自己一個人在做
而且我真的很建議去找同領域的人聊聊 (尤其資深博後或其他教授)
我在博三博四才發現 我們學校有另個實驗室跟我們做的研究很相關(真的相見恨晚)
進而才拓展我對我們領域的知識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有人合作真的可以讓研究進度快一些 也讓研究更完整
我以前總以為 我走工程學系 就可以孤僻不用跟別人相處
但真的在任何領域 public speaking都很重要
你常常會需要很清楚地傳遞你研究的成果
不管在conference、工作都是
尤其你要讓你的演講 有趣 不枯燥 大家都聽得懂
對我來說,到現在還有很多需要學習
再加上找工作 尤其你有高學歷 很多公司面試時會直接請你給一個一小時的talk去報告你的研究
所以這方面越早練習越早習慣越好
給對讀博士有興趣的人的建議
不會的一定要打破沙鍋問到底,不要自己想破頭
或是想想以後想做的工作是什麼 現在有你理想職位的人以前讀什麼
之後找相關的工作也會容易一些
結語
這篇文章只是想要分享我的看法
並給對讀博士有興趣的人一些建議
如果你有其他看法也歡迎分享 畢竟我知道每個人的博士經驗真的很不一樣
如果你有其他問題也歡迎留言或寫email給我
祝福你在前往自己理想的道路上
Nobody can carry you along your path; you have to walk it yourself.
Rae Chandran Tweet
2 Comments
Joseph Sun
看完之後確實很有收穫,雖然我還在申請階段,很幸運能看到您的文章,我記得讀研究所的教授也是放養的風格,自己摸索雖然也學到了很多,不過確實費力也費時。對您說的“需要社交”這一點特別有共鳴。就像您說的,要臉皮厚。很多時候自己想破頭卻抵不上別人一分鐘的分享。常常聽別人說做研究就是考驗一個人的能力,但是往往很多的突破口還有頓悟都是與別人交流之後結果。感謝您願意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獲益良多。
EE
謝謝~也祝福您之後申請順利!